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党校(行政学院)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党校姓党,牢记党校初心,更好为党育才、为党献策。9月28日召开的全国党校(行政学院)工作会议,对深化教学改革,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作出新部署。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党校(行政学院)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智策管家,广州市委党校(广州行政学院)始终牢记“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注重在深入、融合、贯通上下功夫,坚持市区联动、协同发力,精心打造“双课双讲”理实融合的行走党课,系统构建“1+4+N”广州特色课程体系,全景展现广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奋力推进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生动实践,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州落地生根,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更加系统深入。
从顶层设计到街头课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六次亲临广东,三次视察广州,足迹遍及广州的街巷江岸、企业园区,为广东、广州的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掌舵领航。
殷殷嘱托,饱含期许;以上率下,起而行之。2024年6月,广州市委党校(广州行政学院)将现场教学精品课建设确立为重点任务,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开发系列现场教学课程,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和中央精神同频共振,这是广州市委党校对标建设全国一流城市党校目标,以干部教育培训创新服务城市发展大局的关键举措。
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老师们步履不停:7月集体培训,10月西行贵州取经,11月请专家把脉,转年春天又持续深入实践调研、多轮磨课……他们不是在备课,就是在学习、调研的路上。
现场教学告别照本宣科的传统方式,而是在“1+4+N”的课程体系中,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州生动实践的N个鲜活案例,探索“现场解说+理论阐释”双课双讲模式。每到一个教学点,先由亲历者、建设者讲述一线故事,再由理论教师带领学员跳出现象,读懂政策背后的逻辑与方法。
这些鲜活的课堂经过长达数月的系统打磨。通过市委党校教研部和市干部教育中心、11个分校“结对子”成立现场教学课程开发团队,围绕东濠涌、 永庆坊、 明珞等22个具有代表性的教学点蹲点调研、访谈民众、梳理档案,为这些教学点注入鲜活的故事。开发团队深入广州的街巷、展馆、车间、田头,将党的理论知识,以这样一种更轻盈、更鲜活的方式,回归基层日常,走进人心。通过这种“市区联动”协同发力的合作方式,更高效准确地打造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浸润式教学场景。
牢记嘱托·使命担当:老城新事,嘱托落地有声
以总书记亲临视察的东濠涌、永庆坊、明珞、广汽埃安等教学点为依托,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一幅“老城市新活力”画卷徐徐展开。
东濠涌,起源于白云山脚,一路向南汇入珠江。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此留下“把城市建设得更宜居”的嘱托。如今,这里水清鹭飞、步道蜿蜒,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鲜活注脚。学员在“生态之涌”的蝶变中感悟绿色发展之路。
走进永庆坊,麻石青砖、粤韵悠扬。2018年,总书记在此提出“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如今,它已是非遗大师现场授艺、年轻人争相打卡的“网红街区”。微改造如“绣花”,一针一线皆功夫。学员在“见人见物见生活”的街巷烟火中触摸文化传承的温度。
明珞装备和广汽埃安,则是“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关键核心技术要立足自主研发”的实践现场。在明珞智策管家,智能产线已服务新能源汽车;在埃安车间,每53秒一台电车下线,弹匣电池、超快充技术打破国际垄断——嘱托,已被写进生产线的脉搏之中。学员在“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读懂广州的担当。
英雄城市·薪火永续:穿越百年的信仰对话
广州是中国民主革命策源地。用脚步丈量信仰,用场景构建对话,带领学员穿越百年革命历程,坚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信念。
在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旧址,百年前的上课铃声再次响起。学员们诵读《新青年》、对话“历史教员”,重回觉醒年代。农讲所里,旧桌椅、老照片,依然能勾勒出当年星火燎原的炽热理想。
而在广州起义纪念馆,学员“穿越”回1927,与革命先辈们一同涌入广州苏维埃政府。张太雷、周文雍,不再只是课本里的名字,而是鲜活屹立于众人身旁的领路人。
学员行至世界华人华侨文献馆,家国情怀跨越山海。“华侨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爱国、爱乡、爱自己的家人。”在这里,侨批、旧照、书信,无一不是这句话的深情印证。
在莲花书院,明代大儒湛甘泉曾在此讲学,学员们领悟“随处体认天理”的心学思想,从修炼心性到锤炼党性,常修共产党人的“心学”。
千年商都·枢纽门户:从“海丝”起点到“湾区之心”
千年商都广州,因商而兴,因开放而盛,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从古港码头到南沙新区,广州是中国“越开放越发展”的生动样本。
黄埔古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斑驳税馆、仿古帆船,见证了“一口通商”时代的繁华。
在广交会展馆,学员们的动线被精心设计为一场“时空穿越”,参观历史照片墙和发展历程展区,感受广交会展品变迁背后折射的中国产业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行至沙面岛,各国洋行、银行旧址与白天鹅宾馆并肩而立——这里就像一本打开的史书智策管家,写满从被动开放到主动融入的嬗变。
而在广州民营科技园,学员切身感受港口、产业与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领略广州作为枢纽城市的经济辐射力与国际影响力。
南沙,则是制度型开放的试验田。在南沙新区规划展览馆和全球数源中心,多项创新正在发生,从其中理解我国对外开放从“规则依附”向“制度引领”转变的发展逻辑。
学员在“海丝原点”感受千年商都的历史纵深,在“文明对话”中聆听全球贸易的回响,在“枢纽跃迁”中洞见驱动未来的力量,在“制度型开放”的前沿中体会广州的制度自信与开放胸怀。这里,不仅有“广货行天下”的历史荣光,更有“广链通全球”的时代雄心,彰显着广州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精神基因。
人民至上·花城蝶变:人民的城市,变到人民心坎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深刻把握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目标定位,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广州始终将人民期盼融入改革蓝图,书写“花城蝶变”的时代答卷。
站在天河城市新中轴,摩天楼群勾勒出广州天际线。从体育中心的投入建设到如今珠江新城高楼林立,学员通过城市行走触摸广州以城促产、以产兴城到三生融合的城市发展脉搏。
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碧波荡漾、鹭鸟翩跹,人与自然的和谐画卷,正是这座城市改革勇毅与生态智慧最直观的注脚。学员行走其间,了解这背后曲折的攻坚克难改革过程。
在荔湾彩虹街道,一台电梯怎么装,折射的是基层治理大智慧,体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人民城市理念。“玻璃屋”里收集民意、调解纠纷,“关键小事”就是民生大事。学员从细小的案例中体悟城市工作的系统性复杂性。
在“岭南盆景之乡”花都瑞岭村,学员们见证村里的交通一起来商量、设施一起来监管、产业一起来规划、人才一起来支持、改造一起来参与等乡村民主实践场景,感受该村蝶变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历史变迁。
而从化鳌头镇的万亩良田示范区与越秀田园综合体,则书写着城乡融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新故事。国企入村、村民入股,“小块并大块、分散变集中”的土地重构,学员见证城乡融合新实践。
智创湾区·数启未来:新时代浪潮中的“广州心跳”
如果说广州是一座善于饮“头啖汤”的城市,“智创湾区·数启未来”模块是一场独属于广州数字浪潮下的“风味体验”,全景式呈现了以智提质、以数赋能的生态图谱。
十三行曾经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大门,世界透视中国的南风窗。学员在十三行博物馆,感受广州悠久的贸易历史,体会东西方文化交流在商贸中的绽放。
在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体验推广中心,沉浸式数字沙盘、互动影像装置、前沿AI应用场景,让学员身临其境感受数智技术对生活和生产带来的重大变革,云蝶科技的展厅则为学员提供了体验数智赋能教育的生动案例。
万博片区城市展览馆与南村总商会中,学员通过实地调研和企业家对话,体悟企业家精神的起源、支撑、培育、保障和弘扬,解码“两个毫不动摇”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根基。
在白云电气,学员回溯这家从“打铁铺”起步的企业,如何从传统制造迈向智能制造,展现民营企业产业报国的使命担当;在立白集团,学员见证传统日化企业创新“党建+互联网”模式把党建搬上云端,切实感悟数字赋能党建做实做细做强、党建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
这是“行走的党课”,也是真正“走心”的党课。课堂不设围墙,教师不只有学者,教案不限于教材。它把宏大的政策术语,溶解在广州的街巷、车间、码头与湿地之中。
干部教育培训从“现场”到“现场感”
在广州市委党校(广州行政学院)的这场教学创新中,“现场”不再只是地理意义上的场所,而是成为了理论与现实深度对话的“思想现场”。通过用脚步丈量城市,用故事承载理论,用细节传递精神,诠释“什么样的干部教育培训才能真正入心”。
真正的现场教学,不能只有地标,没有灵魂;不能只有故事,没有思想。广州市委党校(广州行政学院)以“双师架构”破解了这一难题。讲解员负责叙事,有血肉、有温度;理论教师负责提炼,有深度、有站位。一个打动人心,一个照亮现实。
市区联动、专家把关、师资轮训、经典研悟、案例剖析、现场优化……它们像隐形的骨架,支撑起每一门课的品质与稳定。
高质量干部教育需要打破课堂边界,但更不能失去理论深度。唯有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建立有机循环,让学员带着问题来、带着答案走,带着思考来、带着方法走,这样的现场教学才能真正成为“行走的课堂”、思想的熔炉。
这不仅是教学方式的创新,更是对标建设全国一流城市党校目标,在教学体系、教学质量、教学影响力上的全方位提升。通过打造行走的党课,广州市委党校(广州行政学院)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将广州的生动实践升华为鲜活的理论教材,培养造就更多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广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提供坚强的干部人才支撑。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夏偲婉智策管家
实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